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研究所)(以下简称“院所”)1954年创建于北京,始名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1984年迁南京现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从事皮肤病、性病、麻风病,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唯一国家级专业机构,也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承担国家性病、麻风病防治任务。现有在职职工435人,其中高级职称78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2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
兴化市中医院创建于1957年,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江苏省高校实习基地,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是兴化市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中心,为“泰州市人民满意医院”、“江苏省文明单位”、“泰州市无红包医院”。医院地处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创建于1949年,是一所集预防、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位于南京江北国家级新区,占地面积168亩,现开放床位640张。是浦口区投资最大、重点打造的社会民生事业单位,是浦口地区的医疗龙头单位。目前正在积极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并已列入区政府“十三五”发展规划,在江北新区建设中优先布局建设,以分流主城就医压力,逐步解决当地老百姓就医困难。2018年7月浦口区人民政府与江苏省人民医院签订“院府合作”协议,成立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并为南京医科大学教
连云港市中医院始建于1984年,现为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康复、养生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医院。医院坚持“传承创新中医特色优势,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的发展方向,确立了“特色立院,人才强院,质量建院,依法治院,科教兴院,文化塑院”的发展战略。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座落于浙江省东南沿海之滨温州,是浙江省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系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院始建于1976年,前身为“温州医学院白求恩门诊部”,1982年经省卫生厅批准改建为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988年同时兼挂“儿童医院”牌子。1991年在台胞何朝育先生的捐助下,新建了儿童医院大楼,同时将“儿童医院”改名为“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4年浙江省卫生厅授予院“浙江省立育英医院”牌子。2005年购买温州心血管病医院,挂牌为附属第二医院南浦院区。17万平米
无锡市康复医院暨无锡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于2008年5月(由原北塘区人民医院整体转型改建)正式挂牌运行。医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古运河畔,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独立用房面积3万平方米,开放床位474张(其中包含运河分院床位60张),其中康复床位300张,综合医疗床位174张,拥有4个层流手术室,是一所集康复临床、综合、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公立医院。
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淳安分院)创建于1931年,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洪泽区人民医院位于风光秀丽的洪泽湖畔,水陆交通便捷,自1956年9月创建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医院的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承担着洪泽区周边地区近40万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
新华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自行设计建设的首家综合性医院。通过新华人五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具有专业特色,集医教研和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是全国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上海市文明单位。
扬州市中医院创建于1978年,是一所中医特色显著、西医功能全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设施先进的现代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扬州市定点涉外医院,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扬州大学、南通大学的教学医院。2005年1月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取得了国家注册认证证书。
南京江北医院(原南化医院)始建于1934年,是江北地区规模大、技术力量强、功能齐全的一所综合性医院。2011年4月被江苏省卫生厅确认为三级医院。是东南大学医学院和南通大学的附属医院;是省化工职业病防治所;江苏省石化系统急性中毒抢救中心;东南大学(江北)新生儿疾病研究所;南京市首批26家“药品价格信得过单位”之一;省市医保的AAA级诚信单位;南京市第一个取得省卫生厅颁发的职业性健康体检批准书的综合性医院;南京医保、工伤保险指定的职业健康体检医院;市卫生局指定的定点诊治结核病的医院之一;六合区新农合定点医院。
南京明基医院为明基友达集团本着回馈社会、服务民众的精神,投资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医院。南京明基医院依据国家三级医院标准建立,占地600亩。整个工程分三期,其中一期投资约11亿元人民币,主要以开展普通医疗与特需医疗服务为目标,建成1,500床;二、三期将增加科研实验、临床教学及健康促进等医疗项目,最终将发展至3,000床规模。